(這兩部電影照片中,我所找到最有感受的照片)

在這一個月內,看了兩部國片。一部叫 "流浪神狗人" 一部叫 "情非得己之生存之道" 。寫這個不是為了當什麼影評人,而是想分享國片,用我看法去看電影。

先說在台南先看的流浪神狗人。這部片在預告時我就開始嚷嚷著要看,可是到開場的前半小時才領悟到,是流浪神、流浪狗和流浪人

故事是說,一對剛有新生兒的夫妻,看似生活安定。可是先生工作壓力大,而太太因為生產和面對新生命感到害怕。甚至,後來因為他們的孩子悴死,而成了兩人冷戰和關閉溝通心房的導火線。兩個人的心,都開始流浪。而故事中,還有一位殘障人士,總是四處撿回那些曾在廟宇中讓人風光供奉,如今卻漂流在外的神明神像。也同時撿到了一個約十來歲讓自己流浪在外的男孩。還有一戶原住民家庭,因為爸爸的關係,家庭呈現了半支離的情況。這三組人馬的交集,這些人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難,這些人所依靠的信仰,這些人流浪的心,所交繪成的一部電影。
 
現在人的生活壓力很大,遇到什麼人、事、物都想有個依靠和依歸。表面看來上,像是平穩靜如止水的安定生活,可是內心卻一直浮燥且漂盪不定,像靠不了港停泊的船隻,在海面上漂動。在極大的痛苦和不安中面對自己、看清自己、療癒自己,我想,是此片中讓我明白最需要去自省且學習的最重要課題。

再來,是自己請連假回台中看的 "情非得己之生存之道" 。這部國片,放著在國外得獎的光環,再加上導演的直率表現是我所欣賞的,所以就抽空去看看。

在 "情" 片中,導演用偽記錄片的方式,來記錄現在台灣的社會現象,還有他自己的生活。電影若以觀眾在看記錄片(看別人的故事)的角度在看,那我看到了一個生病的環境和一個生病的人。這一個生病的人,如何傷害身邊親蜜的人和想幫助他的人,讓他身邊的這些人跟他一樣,在這個生病的環境中受傷、生病。然後,又因為失去了支柱進而面對自己、改變自己,給自己一個全新方式來適應這個人人覺得不合理的環境。

但 "情" 片,在我眼中看來,整部片可能最大的獲益者,是導演本身。因為,他必需要強迫自己去面對自已的病痛,把傷口拆開好好的消毒。但也是最疼痛的。

兩部國片推出的時間相差不遠。以我來看我偏好 "流" 片,可能因為比較貼近生活,且在地的文化和我所遇過的人、事、物種種過去有較大的相似性。

但是,也可能是因為是國片,所以很能理解片中這樣的環境給予感受和無奈,因為這些是真真實實的存在在我的週邊生活。兩部片結束,都有種喘口大氣可以休息一陣子的感受。並不是過程太過剌激、也並非結局讓人緊張。而是整個心被捏住無法呼吸,覺得好像是我在生病、壓力好大、好真實,而結束的很平常,但會覺得就是這樣的解決這件事,是最好的辦法。而這樣的解決方式是最好的結局,都還有未來,都還可以有故事,這才是真正的生活。

生活就是由很多事情所架構而成的,但並非事事都如意順心,快樂的事看來永遠都比不快樂的少。當這些不美好、不完整的事件,開始漸漸侵蝕自己的生活和心時,當自己因為這樣而開始生病時,該怎麼有勇氣去面對問題和病痛、該怎麼讓自己能走過最難走的路,是個人生課題,一個永遠都得學習的課題。

兩部電影中,讓我覺得最健康的人,竟然是在"流"片中,那位殘障且收入不穩定的角色。

寫的好像在說人生大道理唷!沒辦法,只要看國片,就會變身成這樣。畢竟自己土地上的議題,是自己最能有所感受和體會。所以,難免沉重外加說大道理!寫到這,覺得自己好笑呢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r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